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8节(1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唐僖宗不敢慢待黄巢,几乎悔不当初。
  明明一个节度使,可以安抚好黄巢,却偏偏赔上了一个国!
  第91章 唐太宗:我没有唐僖宗这样的子孙!
  古青青:【从这首咏菊诗里面可以看得出来,黄巢胆子很大,志向很高。
  古代是官本位,男子想要出人头地,得去当官。他们家虽然有钱,但社会地位低,急需改换门庭。大唐有高考,也就是科举。明面上,每个良家子都能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。黄巢这个书生意气风发地去考了。
  第一次科举,落榜。黄巢心想,没事,他还年轻,大不了下次再来。
  第二次科举,又落榜。
  他心想,问题不大。俗话说,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。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厉害了,很多白发苍苍的人都在参加科举呢,他也不能放弃啊。
  可是第三次科举,又双杀落榜。黄巢开始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一丝怀疑。这条看上去非常公平的道路好像也没那么公平。
  第四次科举,他再次落榜。他渐渐意识到,在不糊名字的科举考试中,拼的不是才学,而是爹。
  他这个山东的盐贩子,在山东还算混得开。但是长安世家遍地走,权贵不如狗,商人之子是底层中的底层。
  他只算个小镇做题家。
  曾经意气风发的神童,逐渐变成了一个愤青。
  错的不是他,而是这个世界!迟早有一天,他要让这个世界直面小镇做题家的怒火!
  科举考试可以漏掉无数个才子,但漏掉黄巢却让整个大唐伤筋动骨。如果主考官知道这位落榜考生是大唐的掘墓人,应该会赶紧让他通过吧。】
  唐朝科举明面上花团锦簇,背地却是烈火烹油。无数天真的考生受到了社会的毒打。不说黄巢,李白、李商隐、王维……这些名人都吃过大亏。大唐的文人爱国心切,本来想骂这位掘墓人,但现在却有些沉默。黄巢之所以成为反贼,背后也有科举制度的一臂之力。
  唉,他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。
  武则天冷声说道:“爱卿,不糊名字的科举有名无实,你们还要反对这糊名制度吗?”
  武则天也知晓科举的弊端,率先提出糊上名字,但大臣们反对的声音太强大了,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。
  大臣:"此事牵扯众多,陛下须三思而后行。"
  "三思?就是因为你们要朕三思,未来才会出现那所谓的掘墓人!大唐灭亡,你们难道没有罪吗?4;
  大臣们见女皇如此发火,讷讷不言。
  武则天骂了一通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,雷厉风行地说:"糊名制度必须要推行,抗旨不尊者,举家流放。"
  【黄巢落榜之后,只能回家继承万贯家产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家是盐贩子,产业并不干净。
  因为唐朝中后期,国家将盐进行专营,不允许民间私自制造和贩卖。
  唐朝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□□。如果放在私人手里,一定会滋生大乱子,比如隋朝发生了多次盐贩起义。
  而且,盐专营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税收,可以悄悄地收税,赚大钱。
  百姓感觉不到收税的疼痛感和被剥削感,不容易激起民变,简直完美。
  有句话说:“天下之赋,盐利占半。”国家的一半赋税几乎都来自盐。如果国家管得好,那么盐价低,百姓高兴。如果国家无道,盐的价格就爆表了。
  比如唐太宗时期,大概相当于五块钱一包,唐德宗时期,已经翻了二三十倍,大概是两百多块钱一包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